俗话说,万物皆有灵。
古往今来,许多英雄豪杰的身边,都有着一个十分灵性的坐骑,这些坐骑随着自己的主人南征北战,为主人的事业立下过汗马功劳。
而在革命时期,毛主席身边也有过这样的坐骑,而且还是两个。
俗话说好马配好鞍,陪伴在毛主席的身边,这两匹马匹也表现得十分出色,他们不仅陪伴毛主席走过了许多艰难的路途,而且在毛主席陷入危难时刻的时候,多次拯救毛主席。毛主席也十分喜爱他们,在两匹马过世之后,毛主席更是为他们专门立下了“三不准”。
那么,这两匹马到底陪伴毛主席经历过哪些事情呢?
小黄马
在毛主席的诗词中,很容易就能见到“马”的身影,可见,毛主席是很喜欢马的,但是由于毛主席出生在湖南,年轻时候很少有骑马的机会,因此直到参加革命,毛主席才开始学习骑马。
毛主席主要拥有过两匹马,一个是小黄马,一个是小青马,这两匹马身上都发生过一些传奇故事。
1929年9月,在对敌人完成歼灭之后,我军从敌人手中缴获来一群马匹,彼时的毛主席还没有自己的专属坐骑,因此,大家都让毛主席从这里面挑选一匹马出来,以后便骑着马行路。
毛主席很是高兴,在这批马里面看了好久,大家都以为,毛主席会挑选那种看起来英姿飒爽,雄健有力的马匹,但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,毛主席最终挑选了一匹看起来比较瘦弱的小黄马。
毛主席有自己的想法,因为毛主席骑马的技术不是特别好,选择那些脾气火爆的马匹可能不好驾驭,于是便选择了看起来很温顺的小黄马。不过,小黄马虽然看起来温顺,但是骨子里还是十分勇敢的。
在井冈山时期,战士们的行军路线必须要经过一些简易的独木桥,这些独木桥看起来十分危险,在上面不过几个简易的木板,而下面就是湍急的河水,不要说马匹,就是很多身经百战的战士,看到这样的河水也发怵。
这种情况下,很多战士的马匹都产生了畏惧之心,他们站立在桥的一头,迟迟不愿过河,但是小黄马就不一样了,面对湍急的河水,小黄马面不改色,载着毛主席稳稳地走了过去。
这让众人都十分惊讶,没想到看起来温顺的小黄马竟如此勇敢。
长征时期,国民党集团在后面不断地追赶着,我军也在前面日夜行军,那是最为艰苦的岁月,两万五千里的长征,我们牺牲了很多的战士。因为部队的条件不好,再加上自然环境太过恶劣,很多战士在长征途中都几乎撑不下去了。
路途中,很多战士都负伤了,他们身体十分虚弱,几乎走不动路了,见到如此情况,毛主席便把自己的马匹让了出来,因为部队中的马并不多,毛主席觉得将其让给更需要的人才合适。就这样,在整个长征途中,小黄马载着无数战士走过了很多的路,也救下了很多战士的生命。
毛主席的眼光一向毒辣,就是这匹被大家觉得太过温顺的小黄马,在革命时期多次挽救毛主席甚至整个队伍。
在一次围剿中,毛主席带着队伍藏在了一户群众家中,当时大家都以为已经摆脱了国民党集团的围剿,但是殊不知危险正在靠近。
到了夜晚,除了一些巡逻的战士们,大部分人都放松了警惕,闭上眼睛开始了一天的休息。但是,就在这个时候,被毛主席拴在马槽里的小黄马突然发出了撕心裂肺的嘶吼声。这嘶吼声划破夜空,惊醒了毛主席和其他战士。
毛主席还以为是小黄马不舒服,于是便赶忙来到马槽查看,但是小黄马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,无论毛主席怎样安抚,小黄马就是一直叫着。毛主席低头思考了片刻,突然想到了什么,于是便赶紧返回,叫醒了所有睡着的战士,带着部队赶忙离开了。
大家都不理解这是怎么一回事,但是,就在部队刚刚离开不久,国民党集团就搜寻到了刚才的地方。
就这样,小黄马的提醒帮助队伍逃过了一劫。
小黄马陪伴毛主席多年,立下了汗马功劳,但是动物的寿命都不长,总有要告别的时候。当部队抵达延安的时候,小黄马去世了。得知这个消息的毛主席十分难过,虽然这只是一匹马,但是,万物皆有灵,何况小黄马陪伴了毛主席和红军战士们一段革命旅程,这是十分有意义的。因此,在小黄马去世后,毛主席立下了“三不准”,一是不准剥皮,二是不准吃肉,三是不准拔马尾。
因为在当时我们队伍的条件是很差的,在革命途中,当马匹去世后,基本上都会为了给战士们补充粮食而吃掉,但是毛主席对小黄马有着深厚的情谊,因此立下了这三个规矩,最终,小黄马被完整地埋葬在了凤凰山下。
小青马
小黄马去世了,但是革命并没有结束,之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。于是,战士们又给毛主席物色了两匹马。
这两匹马,一匹是青色的,一匹是红色的。两匹马都是战士们精挑细选选中的,还有很大一部分是按照小黄马的模板选择的。看见这两匹马,毛主席也很是喜欢,最终,毛主席挑选了小青马,而那匹小红马就留给了周总理。
两匹马虽然体型和速度都很相似,但是相比下来,毛主席选择的小青马要更为温顺一些,小青马的性格与小黄马十分相似,毛主席看着小青马,就会想起小黄马。而小青马也没有辜负毛主席,多年来随着毛主席南征北战,多次立下汗马功劳。
慢慢地,在毛主席心中,小青马的地位越来越重,当贺龙元帅觉得小青马的颜色与毛主席的身份不匹配,提出要给毛主席一匹更好的马的时候,毛主席也没有接受。
后来,随着革命的发展,革命的条件越来越好了,当年部队中为数不多的马匹也多了起来,而且在多方的支援下,部队里面也有了汽车。战士们都建议毛主席乘汽车出行,这样更快,而且更安全。
这样一来,小青马就闲置了下来,整日待在马棚里。但过了一段时间,毛主席还是来到了小青马的身边,毛主席抚摸着小青马,像个孩子一样说到“他们都让我坐车,我不喜欢坐,我可没有冷落你啊!”
1947年3月18日,蒋介石派出了胡宗南对延安进行围剿,彼时我党已经收到了风声,当时固守为下策,走为上策,于是毛主席便提出了“要用一个延安来换取全中国”的豪言壮语。
离开的路途中,战士们都让毛主席乘车离开,但是毛主席执意骑着小青马。
毛主席十分爱惜小青马,陪伴主席这么多年,双方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,即便有了汽车,毛主席还是更愿意骑小青马。平日里,毛主席很少骑马,都是牵着小青马,行军途中才会骑马,而且每当毛主席和队伍遇到了十分险要的地势,毛主席都会主动下马,这样会对小青马更为安全。
毛主席如此爱惜小青马,小青马似乎也能够感受得到,它无时无刻不陪伴着毛主席,载着毛主席走遍了万水千山,除此之外,和小黄马一样,倘若部队遇到了什么危险,小青马似乎也能察觉到一样,在危险真正到来之前发出警报。
在一次行军途中,毛主席带着小青马一起跟随着队伍,但是小青马这次却表现得十分反常,走到了一个地方之后,小青马就停了下来,任由毛主席怎么说,小青马就是不动了,这让毛主席和战士们都很着急。正要呵斥小青马的时候,天空中突然传来了一阵轰隆隆的声音,战士们抬起头才发现,声音正是从敌人的轰炸机那里传来的。
原来敌人派轰炸机追击队伍已经很长时间了,之所以从头顶经过没有发现队伍,正是因为队伍在比较隐蔽的山崖边,倘若再往前一点,敌人的轰炸机就会发现队伍。待众人反应过来这件事情,才想起了小青马刚刚一动不动,大家这才恍然大悟,原来小青马是在救主啊!
到达芦河的时候,毛主席观察了下地形,正准备带领战士们过河,可就在这个时候,风云突变,天空中开始电闪雷鸣,随着而来的便是倾盆大雨。雨越下越大,刚刚还能够渡过的河水水位开始不断上涨,而且变得十分湍急。
但是,彼时队伍后面就是国民党的追兵,倘若不渡河,队伍会在这里被国民党给包围,到了那个时候,就是九死一生的境地了。
没有退路!众人只好迎着湍流的河水过河。或许是怕什么来什么,就在毛主席走到河中心的时候,在河流的上有位置发出了轰隆隆的声音,仔细一听才发现,山洪可能要来了。听到这个声音,大家都十分紧张,因为毛主席还没有过来,彼时只见小青马嘶吼一声,然后纵身一跃,背着毛主席跳到了河对岸。
刚刚带着毛主席跳过河,河流的水位就开始猛涨,看着变得更急的河水,毛主席和战士们都惊呆了,刚才小青马那一跃,简直就像是三国演义里带着赵子龙七进七出的白马。
1948年4月,彼时全国范围内的解放战争已经进入到了最后的阶段,彼时小青马也已经陪伴毛主席走过了漫长的岁月,毛主席坦言道,功勋章应该分给小青马一块。随着全国形势的发展,我党即将迎来最后的胜利。
为了迎接胜利,我党决定东渡黄河。
在渡黄河的当天,毛主席和其他党内同志乘一艘船,小青马和其他马匹乘坐另外一条船。但是没想到的是,芦河那里的情况再次出现,当小青马到河中心的时候,起了大风,大风将小青马的船吹得摇摇晃晃,小青马一个没站稳,就掉入了河中。
见此情况,众人都吓了一跳,毛主席更是着急,就在这个时候,掉入河里的小青马如同蛟龙出海,在河里不停地翻滚,最后竟然在水中游了起来。小青马迅速游回了岸边,而看到这副场景的众人无不目瞪口呆,这哪里是一匹马啊,这简直就是西游记里面的小白龙啊!
新中国成立后,小青马的年纪也不小了,为了让小青马安度晚年,毛主席将其送到了北京动物园,除此之外,小青马还被作为军功马看待。小青马去世后,被制成标本,放置在了延安革命纪念馆。
我党不会忘记任何一个有功于我们的人,即便是动物,在革命期间,类似这样的动物还不少,他们都陪伴我党度过了最为艰难的岁月,给予了自己的主人数不清的帮助。他们没有名字,但是和人一样,他们都有共同的称号,那就是革命的英雄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