血色围城:贝特哈农的最后一战
2025年9月26日,加沙北部的贝特哈农镇迎来了它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天。当以色列军队的铁甲洪流碾过这片满目疮痍的土地时,13名哈马斯战士用血肉之躯在错综复杂的地道中筑起最后防线。他们用生命谱写的七小时阻击战,成为这座千年古镇最后的战争挽歌。
这场惨烈的攻防战始于两年前。2023年10月,以色列发动基甸战车行动,精锐的第252预备役师在F-16战机的掩护下首次攻入贝特哈农。然而这座战略要塞就像块烫手的山芋——以军刚在市政厅升起国旗,哈马斯的游击队员就趁着夜色从四通八达的地道网钻出,用亚辛105火箭筒将四辆梅卡瓦坦克变成燃烧的废铁。此后两年间,这座小镇在双方拉锯中易手十七次,以军伤亡数字不断攀升。
展开剩余65%2024年寒冬,绝望的以军指挥官使出了焦土战术。12月8日凌晨,精确制导炸弹突然落在镇中心的联合国学校,十五名正在避难的儿童在睡梦中永远闭上了眼睛。这场屠杀激起了更猛烈的反抗,当地居民自发为游击队运送食物和弹药,把自家地下室改造成临时军火库。
到了2025年秋天,以军祭出了钢铁囚笼战术。三十二辆坦克像移动城墙般封锁了所有出口,配备热成像仪的无人机在百米高空织就天罗地网。最致命的是工兵部队的拆楼战术——D9装甲推土机像巨兽般吞噬着每一栋建筑,将百年老宅碾成齑粉,只为找出那些隐藏的地道口。9月中旬的卫星照片显示,这座曾经拥有八千居民的繁华小镇,90%的建筑已化为废墟。
最后的决战在秋分时节打响。弹尽粮绝的哈马斯守军被迫撤退,十三名志愿者主动请缨断后。他们在地道中布设的诡雷接连炸毁三辆坦克,用仅剩的火箭弹将装甲纵队阻挡在十字路口。当以军调来钻地炸弹时,这些战士在无线电里留下最后通讯:告诉孩子们,我们曾在这里坚守。随着震天动地的爆炸,七十米深的地下长廊变成他们的集体墓穴。
然而胜利者并未得到安宁。占领贝特哈农的以军士兵不得不睡在装甲车里,生怕某个废墟突然射出火箭弹。更讽刺的是,联合国后续调查发现,被以军以反恐名义摧毁的建筑中,88%都是普通民宅。而在贾巴利亚难民营,失去家园的幸存者正用手机传阅着十三勇士的事迹,新一代抵抗者在地下室悄悄组装着土制火箭。这场战役没有真正的赢家,只有永远改变的地缘政治版图,和深深刻在这片土地上的仇恨印记。
发布于:天津市